新百强小说 > 穿越小说 > 大明:让你死谏,你怎么真死啊? > 第218章重八!你妹子说不治是骗你的!【求月票】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华盖殿内,朱允炆离去不久,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爷孙间机锋相对的余韵。

    老朱刚端起茶盏,宋忠便去而复返。

    他将张飙小院里刚刚发生的‘闹剧’,以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指向多位藩王的‘线索’,原原本本地禀报了上来。

    当听到张飙气急败坏地嚷嚷‘没法干了’、‘一家子都是贼窝’,甚至直接开口‘加钱’时,老朱端着茶盏的手顿在了半空,脸上非但没有怒意,反而勾起了一抹冰冷而玩味的弧度。

    “呵。”

    他轻笑一声,将茶盏缓缓放下,眼神锐利如鹰:

    “撂挑子?加钱?这疯子……跟咱玩起心眼来了。”

    宋忠垂首道:“臣观张飙言行,虽有夸大,但面对骤然涌来的诸多线索,其惊疑不定,倒不似全然作伪。”

    “惊疑不定是真,但借题发挥更是真!”

    老朱冷哼一声,手指敲击着扶手:

    “他张飙是个怕事的人吗?他连咱都敢指着鼻子骂,会怕几个藩王?他是看出来,这水太浑,有人在背后使劲搅和!”

    说完这话,老朱将目光落在了宋忠带回来的那些‘线索’上。

    齐王府密账、楚王府索贿、周王府旧仆指证、甚至隐约牵扯蜀王、燕王……

    这些证据来得太容易,太集中,指向性太明确,就像是有人精心准备好的拼图,迫不及待地要塞到张飙手里。

    “看看,看看!”

    老朱指着那些东西,语气带着嘲讽:

    “前几天还藏着掖着,查点东西跟做贼似的。今儿个倒好,全冒出来了!”

    “周、齐、楚、蜀,连老四都捎带上了!这是巴不得张飙这把火,把咱所有儿子都烧一遍啊!”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是幕后之人见张飙调查逼近核心,故意抛出的烟雾弹和挡箭牌。

    目的是为了混淆视听,把水搅浑,让张飙和他这个皇帝,陷入与众多藩王为敌的困境。

    要么知难而退,要么在错综复杂的藩王关系中迷失方向,从而掩护真正的黑手。

    “想借刀杀人?还想让咱的儿子们互相猜忌,甚至自相残杀?”

    老朱眼中寒光闪烁,杀意凛然:“好算计!真是好算计!”

    这幕后之人的心思之歹毒,布局之深远,让他都感到一丝心惊。

    “皇爷,那……张飙要求加钱之事?”宋忠请示道。

    “加钱?”

    老朱嗤笑一声:“告诉他,想加钱,可以!”

    “让他拿真凭实据来换!拿能捅破天的干货来换!光靠这些来路不明的‘线索’,就想从咱的内帑里掏银子?做梦!”

    “不过.”

    他忽地想到了张飙提及的‘反贪基金’,如果这时候‘加钱’,说不定是个好机会。

    因为他觉得,张飙已经调查到关键核心,逼对方开始出招了,说明接下来,张飙会见招拆招,发挥那股疯劲儿,强势追缴赃款。

    如此一来,他再加大投入,按照之前的入股分成

    【那不就是加得越多,赚得越多?!】

    老朱感觉自己‘机智’得一逼,眼中精光一闪,转瞬即逝,然后一副‘我很理解他’的表情,淡淡道:

    “既然那疯子开口了,咱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云明!”

    “奴婢在。”

    “从内帑再支五千两……不,一万两!给张飙送去!”

    “告诉他,这是看在他手下人受伤的抚恤,让他省着点花!若是再查不出个子丑寅卯,后面一个铜板都没有!”

    “是。”

    云明满脸古怪,心说一向‘抠搜’的皇帝,在张御史这里,怎么越来越大方了?但他却不敢多言,只能躬身应下。

    而老朱则若无其事的看向宋忠,道:“宋忠!”

    “卑职在!”

    宋忠立刻领命。

    却听老朱沉吟道:“让你的人,暗中查一查这些‘线索’的来源。”

    “那个送账本的老头,茶馆里抱怨的商人,还有那个周王府旧仆……给咱盯紧了,看看能不能顺藤摸瓜,找到是谁在背后递这些东西!”

    “臣明白!”

    很快,宋忠就退了下去。

    大殿内重归寂静。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才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缓缓走到那副《大明疆域图》前,目光深沉。

    朝堂之上,允炆心思难测.

    藩王之间,暗流汹涌.

    漕运线上,杀机四伏.

    还有一个藏在最深处的黑手,不断搅动风云……

    这大明的江山,看似稳固,实则内里已是危机重重。

    “来吧,让这场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老朱负手而立,身上散发出一种睥睨天下的霸气:

    “咱倒要看看,是你们这些魑魅魍魉的道行高,还是咱这洪武大帝的刀锋利!”

    他已然下定决心,要借着张飙这把时而疯癫、时而锋利的刀,将这笼罩在大明上空的重重迷雾,彻底劈开!

    无论最终会牵扯到谁,无论会掀起多大的波澜,他都在所不惜!

    “皇爷。”

    一名瘦太监,小心翼翼地进来禀报道:

    “奴婢刚刚得到一些消息,是关于皇三孙殿下和东宫的!”

    “嗯?”

    老朱眉头一皱,旋即头也不回的道:“何事?”

    “回皇爷,适才明玉郡主去了一趟北五所,将凉国公回京的消息,带给了皇三孙殿下.”

    瘦太监详细禀报了朱允熥偏殿内的情况,包括姐弟俩的对话。

    老朱静静的听着,当听到朱允熥严词拒绝借助蓝玉之力,并冷静分析其中利害,甚至说出‘悬顶之剑’这般透彻的言语时,他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泛起了一丝细微的涟漪。

    “允熥这小子……也长进了。”

    老朱低声自语,语气中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叹息:

    “看得清局势,懂得权衡利害,知道什么能动,什么不能动……比他那个莽撞的舅公,强了不止一筹。”

    这份在逆境中保持的清醒和克制,远超他的年龄,甚至比一些朝中老臣都看得明白。

    若论心性坚韧和对危险的直觉,老朱觉得,朱允熥似乎比朱允炆更胜一筹。

    然而,当瘦太监复述到朱允熥对张飙那近乎信仰般的信赖和关切,称‘张师父心中是有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的’,甚至将追查真相的希望寄托于张飙时,老朱的眼神瞬间阴沉了下来,呼吸也变得急促而用力。

    【张飙!又是张飙!】

    【这才跟了那疯子几天?竟让他如此死心塌地?!】

    【那疯子有什么好?行事癫狂,目无君上,到处惹是生非!】

    【允熥这般看重他,岂不是被他带歪了路,学了那套无法无天的做派?!】

    一股强烈的不悦和忌惮在老朱心头升起。

    他本能地厌恶任何能在他子孙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却不是他的存在。

    尤其是可能影响他子孙思想的外臣。

    张飙这种‘离经叛道’的存在,更是他警惕的重中之重。

    朱允熥对张飙的敬重,在他眼中,无异于一种危险的‘沾染’。

    “仇恨太大,心思又偏了!”

    老朱冷哼一声,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脑子里都是追凶复仇,还被那张飙蛊惑,岂是储君应有的心境?!”

    在他理想的继承人画像里,可以有权谋,可以有手段,但必须懂得平衡,懂得维护朱家天下的整体稳定。

    而不是被个人仇恨,或某个‘师父’的意志所左右。

    朱允熥的表现,让他觉得偏激且不可控。

    所以,他再次将储君的‘天枰’,倾向了朱允炆。

    “无舌。”

    “奴婢在!”

    瘦太监连忙领命。

    “继续盯着。”

    老朱对无舌吩咐道:“看看他接下来会做些什么。若有任何异动,即刻来报。”

    “是。”

    紧接着,无舌又禀报了朱允炆回到东宫后的情形。

    “皇次孙殿下回宫后,与太子妃闭门交谈了片刻,随后,太子妃面露悲伤。之后,皇次孙殿下便如常读书,太子妃也依旧养花弄草,并无特别举动。”

    “先是悲伤,而后如常?”

    老朱眼中精光一闪,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吕氏……倒是越发沉得住气了。喜怒不形于色,是个人物。”

    这对母子越是表现得‘正常’,老朱心中的疑云就越重。

    他当然知道吕氏悲伤的原因,无非是朱允炆告诉了吕氏,朱雄英的死,可能不是意外。

    但他绝不相信吕氏在得知儿子可能重获圣眷后,会无动于衷,这种刻意的平静,反而说明其图谋更深。

    【一味的看紧,如同将鱼按在水底,它反而不会动弹。只有让水流动起来,鱼儿才会游动,才会露出痕迹。】

    他深知,想要让吕氏露出马脚,必须给她创造看似安全的活动空间。

    但如何创造,却是一门学问。

    如果做得太明显,以吕氏的心机,立刻就会识破这是陷阱,只会更加谨慎。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最终,落在了角落香案上供奉着的、太子朱标的牌位。

    他的眼神黯淡了一瞬,一丝真实的痛楚掠过心头,但随即被更深的算计所取代。

    【下个月……就是雄英那孩子的祭日了。】

    一个看似合情合理,却又暗藏玄机的计划在他脑中成型。

    “传咱的旨意。”

    老朱对无舌平静地吩咐道,声音听不出任何波澜:

    “下月初五,是皇长孙雄英的忌辰。着太子妃吕氏,携皇次孙允炆、皇三孙允熥,以及两位郡主,前往钟山孝陵祭拜。”

    “一应仪仗,按常例办理,不必格外张扬,亦不必刻意简朴,依制而行即可。”

    他刻意强调了按常例办理、依制而行,就是要让这次出行看起来是一次再正常不过的皇家祭祀活动,不给予吕氏任何‘特殊对待’的暗示,以麻痹其警惕。

    【至于这样做的目的……】

    老朱眼神微眯,对无舌补充道:“让蒋瓛……挑选几个得力又面生的手下,混入随行的仪仗侍卫和宫女太监中。”

    “告诉他们,给咱把眼睛擦亮了,耳朵竖直了!”

    “看看这一路上,都有谁跟太子妃‘偶遇’,谁跟她递了话,谁又跟她对了眼神!”

    “但绝不可暴露身份,惊了她。”

    “奴婢明白,这就去安排。”

    无舌心领神会,立刻躬身应下,前去传旨。

    空荡荡的华盖殿内,老朱独自望着殿外渐渐西沉的落日,余晖将他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头蛰伏在阴影中的苍老雄狮。

    他布下的棋局越发复杂。

    张飙在明处狂飙猛进,搅动漕运风云,其影响力甚至渗入宫闱,让朱允熥为之牵挂。

    吕氏在暗处潜伏爪牙,忍耐等待。

    朱允炆努力扮演着仁德贤孝。

    而他自己,则稳坐中枢,冷眼旁观,不断抛出诱饵,调整着手中的丝线。

    【允熥啊允熥,你若能放下对张飙的执念,收敛那份过烈的仇恨,或许……唉!】

    【吕氏,咱给你搭好了台子,就看你……唱不唱这出戏了!】

    【在这孝陵之前,在咱标儿和雄英的英灵注视之下,让咱看看,这朱明宫闱之内,到底还藏着多少鬼蜮伎俩!】

    老朱的眼神,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幽深难测,那是一位帝王对权力、对血脉、对真相最深沉的审视与算计。

    其实,对于吕氏,只要老朱对她产生怀疑,依照老朱的脾气,他可以直接将吕氏抓起来严刑拷打,逼问她的秘密。

    他也相信蒋瓛的手段,绝对能让吕氏开口。

    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

    因为一旦做了,朱允炆就完了。

    或许在旁观者看来,没有朱允炆,老朱可以选朱允熥,或者朱棣。

    但站在老朱的角度,若非逼不得已,他是不会选朱允熥和朱棣的。

    一个原因,可能开国之君都有的毛病,希望继任之君是一位‘贤德’之君。

    无论是朱允熥,还是朱棣,在老朱看来,都不是他心目中的‘贤德’之君。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选择朱允熥,或者朱棣,跟他编纂的《皇明祖训》背道而驰。

    他需要为朱明皇室,做一个长幼有序的良好榜样。

    二个原因,他总觉得吕氏背后,还有幕后真凶。

    如果直接动吕氏,很容易打草惊蛇。

    哪怕吕氏开口,透露出的信息,也不一定能抓到那个幕后真凶,还不如拿吕氏当诱饵,两全其美。

    因为他不仅要查清朱雄英之死的真相,还要确保大明江山的未来,牢牢掌握在他认为‘合适’的继承人手中。

    任何不稳定因素,都必须被甄别,被控制,或在必要时被清除。

    另一边,后宫的那处佛堂内。

    那位总是身穿素衣的妇人,在佛像前,虔诚的念佛诵经,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嘎吱——!”

    佛堂的门被那名总是佝偻着背的老嬷嬷推开了。

    “娘娘.”

    老嬷嬷轻声呼唤了一句。

    妇人没有任何回应,只是捻动着手中的佛珠,嘴唇不断开阖。

    也不知过了多久,当一节香灰缓缓掉落,妇人才从喉间发出一个极轻的音节:“说。”

    老嬷嬷则立刻上前半步,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一条一条,清晰而平稳地禀报:

    “禀娘娘,前朝传来消息,御史张飙,仍在追查漕运一案。”

    妇人捻动佛珠的手指,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顿,但并未言语。

    老嬷嬷继续道:“其手下之人,似乎已触及周王府那条线,查到了一个姓刘的典簿,以及一个在码头活动的王姓胖子。”

    听到‘周王府’,妇人的眉毛几不可察地轻轻一蹙,仿佛平静的湖面被投下了一颗极小石子,但涟漪瞬间便消散无踪。

    “此外!”

    老嬷嬷语气不变,接着禀报:

    “近两日,张飙处突然收到大量来路不明的线索,纷纷指向齐、楚、蜀、燕,四位殿下,皆与漕运贪腐有涉。”

    “如今朝野上下,目光也皆被引至多位藩王身上,张飙似有成为众矢之的之势。”

    听到这里,妇人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缓缓勾起了一抹极淡、却带着了然于胸的弧度。

    她甚至轻轻发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嗤笑。

    【我儿的反击,来了。】

    【把自己置身于棋盘,任谁都不会怀疑身为棋子的自己。】

    【甚至,还能把这潭水搅浑,让那不知天高地厚的疯子去咬,去得罪所有人……真是好算计。】

    老嬷嬷稍作停顿,见妇人没有表示,便说出了第三条消息:

    “还有……皇上近来,似在秘密重查洪武十五年,皇长孙殿下薨逝的旧案。暗卫活动频繁,隐约……指向东宫吕氏。”

    轰!

    这条消息,如同投入静湖的一块巨石!

    妇人捻动佛珠的手猛地停了下来。

    她一直微阖的眼眸倏然睁开,眼中爆射出一抹难以抑制的惊喜和锐利光芒。

    那光芒与她平日里的沉静判若两人。

    “哦?”

    她终于开口了,声音带着一丝因久未说话而产生的沙哑,却难掩其中的兴奋:“皇上……在查吕氏?查雄英之死?”

    她几乎要笑出声来,强行压下嘴角的弧度,但眼中的光彩却亮得惊人。

    【天助我儿!真是天助我儿!】

    【若吕氏和朱允炆因此倒台……那储位之争,我儿岂不是胜算大增?!】

    一个念头瞬间闪过她的脑海。

    要不要趁此机会,暗中‘帮’皇上一下?

    伪造些证据坐实吕氏的罪名?

    或者,想办法将吕氏谋害皇长孙的事情‘不经意’地捅出去?

    这样一来,哪怕皇上想暗中调查,也没办法继续了。

    甚至,在吕氏案件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他都不能再提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的事了。

    这个诱惑,极大。

    她沉吟着,手指无意识地用力,佛珠被捏得微微作响。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只有檀香无声燃烧。

    然而,不过片刻功夫,她眼中那狂热的光芒便渐渐冷却下来,重新被深邃的平静所取代。

    【不可。】

    【此时出手,风险太大。】

    【皇上心思缜密,疑心甚重。】

    【若突然出现指向性过于明确的证据,他反而会怀疑是有人栽赃,届时顺藤摸瓜,难保不会查到我这边的线人。】

    【毕竟能掌握宫廷隐秘的人本就不算多。】

    她缓缓摇了摇头,将心中那个危险的念头压了下去。

    但随即,另一个更深、更隐秘的念头,如同水底的暗礁,缓缓浮上心头。

    【朱雄英……马秀英……】

    她想起了那位早已故去的马皇后。

    当年,马皇后因悉心照顾染病的皇长孙朱雄英,自己也染上了恶疾,药石罔效……

    外界皆传,马皇后是病重不治,临终前心怀悲悯,不愿再服药,害了太医……

    可是,真实的情况呢?

    妇人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而诡异的弧度。

    那是一种掌握了绝对秘密的、居高临下的嘲讽。

    【重八啊重八,你被她骗了……】

    她在心中无声地低语,带着一种积年累月的、混合着恨意与快意的复杂情绪:

    【你的妹子……当年不愿服药,哪里是什么悲天悯人,体恤民力?】

    【那不过是她……不得已而为之……】

    这个秘密,像一颗毒种,深埋在她心底多年。

    知道当年内情的人,除了她,几乎都已经被时光,或阴谋吞噬了。

    比起吕氏那可能存在的、谋害皇长孙的嫌疑,她手中掌握的,关于马皇后真正死因的秘密,才是能动摇老朱心神、甚至影响大明国运的致命武器!

    而且,这个秘密,在她看来,比吕氏的事情更安全,更难以查证。

    她缓缓地,重新闭上了眼睛,手中的佛珠再次开始捻动,节奏恢复了之前的平稳。

    “知道了。”

    她淡淡地对老嬷嬷说道,声音已听不出任何波澜:“继续留意着,尤其是……吕氏那边的动静。”

    “是。”

    老嬷嬷躬身,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佛堂。

    佛堂内,重归寂静。

    只有檀香依旧,袅袅婷婷。

    妇人跪坐在光影交错之中,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但那双闭着的眼睛后面,正在翻涌着的,是足以颠覆整个大明后宫与前朝的、最深沉的算计与风暴。

    但她比吕氏隐藏得更深,等待得更久,也更有耐心。

    求月票啊~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