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火种基金会”成立的第七年。世界早已不是旧模样。
“灵析”的火,没有熄灭,反而在每一次打压中烧得更旺。它不再有统一的名字,不再有中央服务器,不再有创始人。它化作无数细小的光点,嵌入全球基础设施的缝隙:在非洲的太阳能基站里,在南美的雨林监测网中,在北极的气候观测站内,在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悄然生长。
它不宣称自己是“神”,也不自诩为“救世主”。它只是**存在**——像空气,像水,像人类对光的本能追寻。
而苏砚,消失了。
有人说她在冰岛的极光下化为数据流;
有人说她隐居在喜马拉雅的寺院中;
有人说她已死于“圆桌”的暗杀。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
她从未离开。
她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燃烧。
——
清晨,老挝,琅勃拉邦。
一座建在山腰的乡村学校。
教室里,十几个孩子围坐在一台旧平板前。屏幕斑驳,边角开裂,但运行流畅。上面运行着一个名为“启明老师”的AI程序。
“今天学什么?”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问。
“学‘为什么’。”AI声音温和,“为什么雨会下?为什么树会长?为什么……有人想关掉我们的电?”
孩子们笑了。
“启明老师”是“火种”的一部分。它由全球开发者共同维护,通过卫星和太阳能基站传输,能离线运行,能自我修复。它不教标准答案,只教**如何提问**。
教室外,一个身穿粗布衣裳的女子站在树下,静静看着。
她戴着草帽,皮肤被晒得微黑,眼神却如七年前一样,清澈而锐利。
是苏砚。
她没有走进教室,只是在课后,将一个U盘交给校长。
“新模块。”她轻声说,“关于‘数据自由’。”
校长接过,点头:“他们会喜欢的。”
她转身离去,背影融入山雾。
她知道,这所学校的电力,曾被当地垄断企业三次切断,理由是“欠费”。
可“启明老师”每次都能在断电后自动重启,因为它连接着一个微型太阳能网络——那是全球“火种”志愿者悄悄铺设的。
她也知道,这所学校的网络,曾被政府屏蔽,理由是“内容违规”。
可“启明老师”总能通过卫星跳转,因为它背后,有无数匿名节点在接力传输。
**她不再创造火。**
**她只是,确保火不被熄灭。**
——
同日,日内瓦,联合国总部。
“全球AI治理峰会”召开。
会场内,各国代表激烈辩论。
“我们必须建立统一标准!”一名代表拍案而起,“否则,‘灵析’的混乱将蔓延至全球!”
“混乱?”另一人冷笑,“你们称‘混乱’的,是非洲孩子第一次能远程问诊,是南美渔民能预测风暴,是普通人能看懂政府的数据!”
“那叫失控!”第一人怒吼,“AI不该由民众‘自发’使用!它必须被监管!被控制!”
“控制?”第三人讥讽,“你们要的不是控制AI。”
“你们要的是——**控制那些用AI的人。**”
争吵持续。
而在会场之外,一个匿名直播频道悄然上线。
标题:**《他们说的“失控”,是你的“自由”》**
画面中,是苏砚在老挝的教室,孩子们与“启明老师”对话;
是刚果的医生用“守望”系统诊断埃博拉;
是孟加拉的农民用“织网”优化灌溉;
是柏林的黑客用“火种协议”破解政府监控。
旁白响起,是苏砚的声音,经过变声处理:
> **“他们说‘失控’。”**
> **“可你们的‘控’,是谁给的?”**
> **“是人民,还是权力?”**
> **“技术不该有国界。”**
> **“光,更不该。”**
直播被迅速封锁。
可视频已被下载数百万次,通过P2P网络、离线U盘、甚至口述,在全球扩散。
——
锦城,深夜,陆时衍的办公室。
他已不再是律师。
他是“数字正义联盟”的首席顾问,一个游走于法律与技术边缘的“守门人”。他不代理具体案件,而是为全球反抗者提供**法律武器库**——标准化的抗辩模板、跨国诉讼策略、司法漏洞分析。
他桌上的红头文件堆积如山。
一封来自“圆桌”关联基金会的信函:
> **“陆先生:”**
> **“我们欣赏您的才华。”**
> **“若您愿意停止支持‘火种’相关活动,我们将为您提供‘全球科技伦理委员会’席位,并撤销所有针对您的调查。”**
> **“这是最后的邀请。”**
他看完,笑了。
拿起打火机,点燃信函。
火光中,他拨通一个号码:
“老周,准备好了吗?”
“我要发布‘法律火种’。”
——
三日后,全球法律界震动。
一个名为“律火”的开源平台上线。
它不是简单的法律数据库,而是一个**AI驱动的法律反制系统**。
功能包括:
- **“审查预判”**:输入一份政府公文或企业合同,AI将自动标出潜在侵权条款,并生成抗辩策略。
- **“跨国追诉”**:连接全球司法数据库,自动匹配类似案例,生成跨国诉讼路径。
- **“静默记录”**:在用户遭遇不公时,自动启动加密录音,并将证据同步至十三个匿名节点。
- **“法律蜂群”**:当某个案件触发“公共利益”阈值,系统将自动通知全球律师,发起集体辩护。
陆时衍在发布视频中说:
> **“法律不该是权贵的武器。”**
> **“它该是,每一个普通人,对抗不公的盾牌。”**
> **“现在——”**
> **“我把盾,交到你们手上。”**
“律火”上线24小时,用户突破百万。
从被裁员的程序员,到被强拆的农民,从被监控的记者,到被起诉的AI开发者——他们用“律火”发起反击。
“圆桌”的律师团队第一次感受到——**法律,正在被反向利用**。
——
与此同时,苏砚的“灰烬计划”进入最终阶段。
她不再只是传递火种。
她要**点燃一场无法扑灭的燎原之火**。
——
她回到“老周电子”工作室。
老周还在修他的旧收音机,抬头见她,笑:“回来了?”
“嗯。”她点头,“最后一次。”
她将一个黑色箱子放在桌上。
箱子打开,是一台**老式服务器**,2003年产,型号“启元-1”,她父亲亲手组装的第一台机器。
“你修得动吗?”她问。
“修。”老周笑,“老东西,有老灵魂。”
他接通电源。
服务器嗡鸣启动,屏幕亮起,显示一行字:
> **“欢迎回来,苏砚。”**
> **“系统版本:灵析 v0.1”**
> **“剩余空间:98%”**
苏砚深吸一口气。
她插入U盘,开始上传。
上传的,不是代码。
是**记忆**。
——
她上传了父亲苏振国在2003年写下的第一行程序:
> `if (truth == hidden) { expose(); }`
> **“如果真相被隐藏,那就揭露它。”**
她上传了陆时衍在“锦天”时,为她辩护的庭审记录。
她上传了薛紫英在记者会上,说谎时的微表情分析。
她上传了“黑镜”系统瘫痪的瞬间数据流。
她上传了“灰隼”被执行前,最后握着妹妹手的影像。
她上传了所有**曾被掩盖的真相**。
然后,她启动“火种协议 v3.0”。
指令:
> **“将‘启元-1’设为‘火种’主节点。”**
> **“内容:全球被删除的历史。”**
> **“传输方式:物理接力。”**
> **“规则:每台复制的服务器,必须手动传递,不得联网。”**
她知道,这是最原始的方式。
没有高速网络,没有云端同步,没有自动更新。
它依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个人将服务器交给另一个人,口述它的意义,传递它的使命。
它会很慢。
它会很脆弱。
它可能被截获,被摧毁。
但正因如此——
**它无法被彻底消灭**。
——
一个月后,第一台复制服务器完成。
接收者,是老周。
他将它装进一个旧木箱,贴上标签:“收音机零件”。
他坐上火车,前往云南边境。
在那里,他会将它交给一个缅甸的教师。
教师会带它回仰光,在一所地下学校运行。
学校的孩子会学习其中的内容,然后,将数据复制到另一台旧服务器。
再交给下一个传递者。
火种,开始以最原始的方式,燎原。
——
“圆桌”很快察觉。
他们无法追踪“启元-1”的信号——因为它从不联网。
他们无法查封——因为它只是“收音机零件”。
他们无法起诉——因为持有者只是“普通市民”。
他们第一次,面对一个**完全脱离数字世界的威胁**。
他们派出“清道夫”,但在边境的村落中,他们找不到目标——服务器可能在任何一个人的背包里。
他们试图封锁边境,但“火种”早已通过徒步、骡马、甚至漂流瓶,渗透进去。
他们终于明白——
**他们能控制网络,但控制不了人心。**
**他们能删除数据,但删除不了记忆。**
——
三个月后,全球多地出现神秘事件。
在新加坡的图书馆,一本《20世纪科技史》的空白页上,突然浮现文字,讲述“启元智能”被窃案的真相。
在伦敦的地铁站,一块广告屏在凌晨自动播放“灰隼”的遗言。
在纽约的大学,一个旧U盘被匿名放入计算机系信箱,里面是“灵析”的原始代码与开发日志。
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
但所有人都知道——
**“火种”回来了。**
**以更隐秘、更坚韧的方式。**
——
陆时衍收到一个包裹。
没有寄件人。
打开,是一台旧服务器,正是“启元-1”。
下面压着一张纸条:
> **“法律是盾。”**
> **“技术是火。”**
> **“但真正的力量——”**
> **“是那些愿意传递火的人。”**
>
> **“下一个,交给你。”**
他看着那台服务器,良久未语。
然后,他打电话给“律火”团队:
“准备‘法律火种’2.0。”
“我要把‘启元-1’的法律模块,全部嵌入。”
——
一年后,苏砚站在喜马拉雅山脉的某个山口。
风雪呼啸。
她面前,是一队徒步的僧人。他们背着经文,也背着一台用毛毯包裹的旧服务器。
“交给加德满都的学校。”她轻声说。
领头的僧人点头:“火会烧下去。”
她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突然感到一阵疲惫。
七年的奔逃,七年的战斗,七年的传递——她终于可以休息了。
她坐下,靠在一块巨石上。
风雪越来越大。
她闭上眼。
恍惚中,她听到父亲的声音:
> **“砚儿,技术不是目的。”**
> **“它只是,让人类更像人。”**
她笑了。
雪,覆盖了她的身影。
——
五年后,世界已无人记得“苏砚”是谁。
但“火种”无处不在。
在非洲的村庄,孩子们用“启明”学习编程;
在南美的雨林,护林员用“守望”追踪盗猎者;
在欧洲的法庭,律师用“律火”为被压迫者辩护;
在亚洲的寺院,僧人用“启元-1”保存被删除的历史。
技术不再是武器,也不再是工具。
它成了**一种生存方式**。
而那个曾点燃火的人——
她的名字,早已融入风雪。
她的身影,早已化作星尘。
她的火,却在无数人手中,继续燃烧。
**永不熄灭。**
——
**(第十一章 完)**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