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强小说 > 都市小说 > 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 > 第042章:海淀显龙山之行:温泉村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周日的清晨,海淀镇老宅的院落里洒满阳光。

    一家人围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用早饭——小米粥、酱菜、芝麻烧饼,简单却温馨。

    祖父林翰章老人精神矍铄,二叔林崇礼热情地招呼着。

    饭后,林崇文呷了一口粗茶,做出了一个决定:“今日天光好,带秀蓉和怀安,去趟显龙山、黑龙潭走走。也让怀安……沾沾那方的山水灵气,醒醒脑子,期末考再用把劲。”

    他的话依旧带着读书人特有的矜持,但主动提出全家出游,这在他因官场失意而消沉后,是极为罕见的。

    这个决定,无疑是对儿子昨日获得家族认可的一种延续和肯定。

    母亲王秀蓉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连忙起身:

    “好,我这就去准备些吃食。”

    二婶也热情地帮忙,很快准备了烙饼、酱肉、茶叶蛋用油纸包好,又灌了一壶凉茶。

    一家人告别祖父和二叔一家,出了军机处胡同,再次雇了三辆人力车。

    “去显龙山,黑龙潭那边。”

    林崇文对车夫说。

    “好嘞!显龙山,黑龙潭!那边景致好,就是路不太好走,您几位坐稳喽!”

    车夫拉起车,朝着西北方向而行。

    车子驶出海淀镇,眼前的景色从市镇的喧嚣迅速转变为乡野的开阔。

    道路是真正的“马路”(土路),更加崎岖不平,“无风三尺土”形容得恰如其分。

    路两旁是大片的稻田、荷塘和散落的村落,远处西山的脉络在初夏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玉泉山的塔影秀丽。

    空气清新,带着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行不多远,路旁荒野中,圆明园残存的石柱、拱门遗迹赫然闯入眼帘,如同巨大的伤疤,在蓝天下默然矗立。

    林崇文望着那些残骸,轻轻叹了口气,对林怀安低声道:

    “瞧见了吗?国之不国,再好的园子也是废墟。读书人当以此为鉴。”

    这话语沉重,为这次出游蒙上了一层历史兴衰的苍凉底色。

    林怀安(郝楠仁)望着那些触目惊心的废墟,现代灵魂对这段屈辱历史的认知与眼前的实景重叠,心中涌起强烈的震撼与悲愤。

    车子继续前行,经过冷泉村、太舟坞,人烟越发稀少。

    约莫半个多时辰后,前方出现一座绿树葱茏的山峦,车夫指着说:

    “先生,那就是显龙山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显龙山东南山麓升腾的白色水汽。

    空气中硫磺的气息渐渐浓郁。

    人力车在离山脚不远的路边停下。

    林崇文引着家人,沿着一条小路向前走去。

    1. 天然温泉眼:

    很快,他们来到了那眼著名的天然温泉泉眼旁。

    泉水从石缝中泊泊涌出,热气腾腾,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

    泉眼周围有简单的石砌围护,水面漂浮着些许矿物质形成的薄膜。

    林崇文指着那缭绕的、带着地底力量的雾气,对林怀安说:

    “怀安,你瞧这泉水,看着平静,底下不知有多大的劲力才能冲开岩层涌出来。读书做人,也一样,得有这股子沉潜下去的耐性和喷涌而出的决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泉眼附近一片已经平整好的土地和堆放的砖瓦木料,“听说李石曾、段宗林诸位先生,在此地大兴土木,建温泉新村,搞乡村建设实验。这世道,能静下心来做点扎根土的实事,不易。”

    这话,像是在教诲儿子,也像是在感慨时局,更是在不经意间为林怀安点明了此地未来可能的重要性。

    林怀安默默记下了这一切:

    温泉的地理位置、开发迹象、以及父亲话语中透露出的“乡村建设”这一时代潮流。

    2. “水流云在”摩崖石刻:

    林崇文又抬头望向显龙山山顶附近的一块巨大岩石:

    “看到那巨石上的字了吗?”

    林怀安循指望去,只见巨岩上镌刻着四个遒劲的大字——“水流云在”!

    虽然距离尚远,但字迹的磅礴气势仍清晰可辨。

    “那是英敛之先生(《大公报》创始人)民国二年所题。”

    林崇文解释道,“取自杜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站在这山下,看泉水流淌,望白云舒卷,方能体会其中物我两忘、心境澄明的意味。读书倦了,也当有这般心境。”

    这石刻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林怀安将其深深印入脑海。

    3. 孙岳陵园、禹行纪念堂与禹行桥:

    离开泉眼,一家人沿着小路径直前行。

    不远处,一片规模不小、气象肃穆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

    青砖围墙圈出一片区域,入口处有石阶,园内松柏苍翠。

    林崇文放慢脚步,神色变得庄重,低声对家人说:

    “这便是孙禹行将军(孙岳)的陵园了。孙将军是国民军元勋,去年甫逝,葬于此地他生前喜爱之处。旁边应是禹行纪念堂。”

    正说着,眼前出现一座小巧的石拱桥,跨过一条潺潺溪流。

    桥身简洁,桥栏上赫然刻着“禹行桥”三字。

    林崇文在桥边驻足,望着陵园方向,沉默片刻,才缓缓道:

    “孙禹行一生戎马,最终长眠于此青山之间。其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其抗日之志、爱国之心,却是毋庸置疑的。如今东北沦陷,华北危殆,正是需要此等血性男儿之时……可惜,可叹!”

    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国之情。

    这番话,与其说是介绍景点,不如说是一次沉重的现实教育。

    林怀安感受到父亲平静外表下深藏的热血,也对这位长眠于此的将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处的地形(陵园、纪念堂、桥)也成为了他脑中一幅清晰的地图。

    从显龙山区域出来,再往深处走不远,便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黑龙潭。

    潭水碧绿深邃,四周古木参天,环境极为清幽。

    潭边一座红墙黄瓦的龙王庙巍然矗立,香火缭绕,与周围自然山水浑然一体。

    传说此潭有龙,能保佑学子文思泉涌。

    林崇文在潭边小摊上,破天荒地买了一束线香,递给林怀安:

    “去,给龙王上一炷香。不求他保你高中状元,但求……但求你心思清明,持之以恒。” 这笨拙的、融合了士大夫理性与民间祈愿的方式,背后是父亲深沉如山、不擅表达的关爱。林怀安心头一热,恭敬接过香,在潭边石阶上虔诚地拜了三拜,将香插入香炉。

    香烟袅袅,融入山间清新的空气中。他望着深不见底的潭水,心中一片宁静,责任感与亲情交织在一起。

    夕阳西下,一家人踏上归途。

    山路蜿蜒,骡马的蹄声和车轮的吱呀声在暮色中回荡。

    林崇文的话比往日多了些,他望着远处沉入暮霭的西山,似是无意地说道:

    “听闻这显龙山一带,有形意拳的师傅授徒,强身健体倒是好事。习武可强身,亦可铸魂。只是需记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切莫耽误了读书的正业。”

    这看似随意的点拨,像一颗种子,落入了林怀安的心中。

    林怀安默然点头。

    这一天的游览,远非简单的山水之乐。

    圆明园的废墟诉说着国耻,孙岳的陵园承载着近代史的悲壮,“水流云在”寄托着超然的心境,父亲的寄语则充满了现实的期许。

    这片土地,不仅风景秀美,更沉淀了太深厚、太复杂的历史与时代信息。

    晚间回到教育部街的家里,林怀安独坐窗前。

    月光如水,洒在院中。他回想这一日的经历,心潮起伏。

    这一次出行,是一次家庭的温情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教育。

    显龙山一带的地理环境、重要地标(温泉、石刻、陵园、桥)已深深印入他的心中。父亲那些看似随意的话语,也为他揭示了此地超越风景的、潜在的战略或文化价值。

    他摊开日记本,郑重写下:

    “五月廿八,显龙之行。

    圆明残柱,国耻刻骨。

    禹园苍松,忠魂长驻。

    水流云在,心向往之。

    父言谆谆,期许沉甸。

    此地不凡,当深察之。”

    【叮!宿主完成深度环境探索与社会观察!】

    【“历史沉浸度”大幅提升!对民国时空背景的理解深度+30%!】

    【地理探索度更新:“显龙山-黑龙潭”区域地理认知深化,地标记忆完整度达到85%,隐性战略价值认知+20%。】

    【触发并接取潜在支线任务“显龙山的机缘”:宿主已注意到该区域的特殊性与潜在价值,请保持关注,时机成熟时任务将正式激活。】

    【家族关系隐性增益:共同出游经历使家庭情感联结更为紧密,“家的港湾”效果小幅延长。】

    系统的提示,印证了此行的不虚。这不仅是一次放松,更是一次重要的情报预习和环境踩点。

    他对这片土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

    吹熄灯火,林怀安在黑暗中躺下。

    周末即将结束,新的一周充满挑战,但他的内心更加充实和坚定。

    家的温暖是后盾,而历史的复杂与土地的奥秘,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观察和参与这个时代的窗口。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