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强小说 > 其他小说 > 拾穗儿 > 第57章-分工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篝火的余温尚未完全散尽,橘红色的光焰在凛冽的寒风中顽强地跳跃着,将打谷场上百余张饱经风霜却又无比坚毅的面孔映照得格外清晰,每一道皱纹、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不屈。

    拾穗儿站在那张承载着金川村未来希望的简易木桌旁,额前几缕被汗水濡湿的碎发在火光的映照下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她那双亮如星辰、此刻却布满血丝的眼睛,缓缓地、极具分量地扫过全场每一张熟悉的面庞。

    方才她与张教授、陈阳一同描绘的那四张关乎存亡的战场蓝图,已然像投入干涸心田的火种,在每个人心头燃起了熊熊的求生斗志与变革的决心。

    与张教授、陈阳再次低声快速商议了几句,敲定了几个关键细节后,拾穗儿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霍然转身,再次面向鸦雀无声的人群。

    她的声音虽然带着连日操劳的沙哑,却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敲打在人们心上的鼓点,清晰地穿透了戈壁夜风那永不停歇的呜咽:“乡亲们!四个战场的路子,咱们已经摆清楚了!形势逼人,生死攸关,容不得半点犹豫,更容不得半点含糊!现在,到了咱们分兵派将,各司其职的时候了!要把每一分力气都用在刀刃上,要把千斤重担,实实在在地扛在每个人的肩膀上!”

    人群瞬间变得更加寂静,连孩子的啼哭声都仿佛被这肃穆的气氛所感染而止息。百余双眼睛,带着全然的信任与急切的期盼,齐刷刷地聚焦在拾穗儿身上,聚焦在她身后那张画满了箭头和标记的地图上。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临战前的紧张与激动。

    “第一战场,水源攻坚队!”

    拾穗儿的声音陡然拔高,清晰地在夜空中回荡。

    她的目光如同探照灯一般,率先落在了坐在前排、眉头紧锁、吧嗒着旱烟袋的李大叔身上。

    “李大叔!”

    她语气郑重,“您是咱们村的老把式,几十年风里来沙里去,对咱们村周边每一道沟壑、每一片沙地的脾性,比对自己手掌的纹路还熟!找水打井这项牵头重任,关系到全村人的命脉,非您这位经验老道、沉稳可靠的老将出马不可!这个队长,请您来当!”

    李大叔像是被点燃的炮仗,猛地从磨得光滑的石磙上站起身,常年被风沙侵蚀而略显佝偻的腰背瞬间挺得笔直,仿佛一株迎着风沙的老红柳。

    他扔掉手中的烟袋,声音洪亮,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穗儿娃!张教授!还有乡亲们!你们就放一百二十个心!这把老骨头,就算豁出去,也保证完成任务!找不到水,我李老五没脸回来见大家!”

    “好!”

    拾穗儿眼中闪过赞许和信任的光芒,随即开始细化部署,“您的队伍,以赵铁柱、王强等二十名最精壮、最能吃苦耐劳的年轻后生为主力!他们的任务,就是全力配合张教授带来的专业勘测团队——搬运那些精贵的仪器设备、根据勘测结果清理井场、做好一切前期准备和后续的挖掘工作!同时,再配五名心细如发、手脚麻利的妇女同志,提前筹备好打井所需的绳索、箩筐、铁锹、镐头等一应工具物资,确保前线需要什么,咱们后方就能立刻补上什么,绝不能耽误一分一秒!”

    她说完,立刻转向身旁的张教授,语气极为恳切,“张教授,这寻找地下水源,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所有的勘测、定位、技术把关,就全仰仗您和您的团队了!咱们村里人,全力配合!”

    张教授推了推鼻梁上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科学工作者的严谨和不容置疑的坚定:“拾穗儿同志,李大叔,各位乡亲,请放心!我们团队已经连夜调试好了所有设备,明天天一亮,立刻开工!我们会争分夺秒,运用一切技术手段,争取在三天之内,拿出最科学、最可靠的初步井位方案!绝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站在张教授旁边的陈阳紧接着上前一步,年轻的脸庞上写满了责任与担当:“穗儿,李大叔,我跟李大叔的队伍一起行动!我负责协助张教授记录勘测数据、协调技术上的细节沟通,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同时,我会立刻想办法联系省水利厅和农科院的专家老师,争取通过电话或者最快的方式,获得更多的远程技术指导和支持!多一份智慧,咱们就多一分把握!”

    拾穗儿看着配合默契的教授和学子,心中稍安,重重地点了点头。

    她的目光随即越过人群,落在了靠后位置一位头发几乎全白、手里下意识地攥着一截磨得异常光滑的旧草绳的老者身上。

    那是马大爷,村里最年长的几位老人之一。

    拾穗儿的语气变得愈发恳切,甚至带上了几分敬重:“第二战场,固沙护田队!”

    她声音清晰地说道,“咱们村周边这一千多亩曾经能长出好庄稼的良田,是祖祖辈辈留下的命根子,是咱们未来能不能重新吃上自己粮食的根基!草方格固沙,看着简单,就是埋草捆子,可这里面的门道深了!分寸、地形、草的疏密、埋的深浅,差之毫厘,效果就可能谬以千里!搞不好,不但固不住沙,反而可能伤了地里残存的墒情,甚至毁了将来可能发芽的禾苗!”

    她停顿了一下,让话语的分量沉下去,然后目光灼灼地看向马大爷:“马大爷!您跟着父辈们,在这片沙地边上扎了一辈子的草方格,最懂这里面的诀窍,最知道怎么让它既能牢牢锁住风沙,又不会毁了咱们庄稼生长的希望!这护田队的队长一职,经验至上,非您这位老把式莫属!请您务必挑起这个担子!”

    马大爷原本有些浑浊的眼睛,在听到拾穗儿这番话后,骤然迸发出惊人的光彩。

    他浑身一震,用那满是老茧、青筋凸起的手撑着膝盖,有些颤抖却异常坚定地站了起来,脸上的每一道深壑般的皱纹里,都透出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和被信任的激动:“穗儿娃!张教授!你们……你们信得过俺这把老骨头,俺……俺就算拼了命,也得把这事办好!这田,是俺们祖祖辈辈用血汗浇灌出来的,是咱们金川村的根!俺就是用手刨,用牙啃,也得用这草方格,把该死的风沙死死挡在田外边!”

    “有您这句话,咱们就放心了!”

    拾穗儿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激动,她开始详细部署这支队伍的结构,“您的队伍,要以像您一样有经验、熟悉地情的老人为核心!请您亲自挑选十五位跟您一样,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真正摸透了地里脾气的老伙计!你们的核心任务,就是定方位、把控全局,尤其是每一个草方格的疏密间距和埋设深度——这直接决定了固沙的效果和田地的未来,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然后,再配二十名肯学能干、有力气的青壮劳力,和十五名心细耐劳的妇女同志!让老人们手把手地教,年轻人踏踏实实地学!负责割草、捆扎、运输、铺埋这些具体工作!咱们就用老带新、熟带生的法子,既保证工程质量,又能把进度赶上去,还能把这门保命的手艺传下去!”

    她再次转向张教授,“张教授,还得劳烦您,把科学的间距参数、埋深标准,和马大爷他们这些老辈人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结合起来,找出最优方案,让咱们的草方格固沙效果更稳、更持久!”

    张教授连忙郑重地点头,眼中充满了对民间智慧的尊重:“马大爷是真正的实践专家,是活地图,活教材!我一定全力配合,帮助把经验数据化、标准化,咱们双管齐下,保证把这千亩良田,护得如同铁桶一般严实!”

    马大爷身后,那些被点到的、同样满脸风霜的老人们纷纷激动地应声,而年轻人们也主动往前凑,眼神里充满了想学到这门安身立命真本事的渴望和干劲。

    “第三战场,风口阻击战!”

    拾穗儿的声音陡然再次拔高,带上了临战前的肃杀之气,目光如同鹰隼般扫过全场那些血气方刚的青壮年。

    “这里!”

    她的手指向地图上那个标着巨大红色箭头的西北方向。

    “是咱们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最关键、最凶险的一道屏障!那片不断移动的流动沙丘,就是这次吞掉咱们家园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把它们牢牢锁死在风口,那么,护田队辛辛苦苦扎好的草方格,水源队未来打出的深井,都可能在一场大风之后,被新的流沙无情掩埋!这个战场,条件最苦,环境最险,意义最重!必须派上咱们金川村最硬、最韧、最能打硬仗的骨头顶上去!”

    她的话音未落,人群中,一个身材高大魁梧、古铜色脸庞上带着一道浅疤、眼神锐利如刀的汉子应声而出,声如洪钟:“穗儿娃!这风口,俺熟!往年跑运输没少在那吃沙!这队长,让俺来!”

    正是村里有名的硬汉周虎,胆大心细,为人仗义,在年轻人中极有威信。

    拾穗儿看到周虎主动请缨,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和赞许,沉声道:“周虎哥!你胆大心细,熟悉风口地形,更有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这风口阻击队的队长一职,非你莫属!”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异常严肃,带着叮嘱,“但是,周虎哥,还有即将跟你去的所有兄弟们,你们都要给我牢牢记住!咱们这不是去逞匹夫之勇,不是去蛮干!这是阻击战!是持久战!战略上要藐视它,战术上必须重视它!既要千方百计守住风口,挡住沙丘,也必须要时刻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咱们金川村的每一个劳力,都是宝贵的财富,一个都不能折损!”

    周虎胸膛挺得如同戈壁上的白杨,用力握拳捶打着自己结实的胸膛,发出沉闷的响声:“穗儿娃!你放心!道理俺都懂!不把那沙魔钉死在这风口上,俺周虎,提头来见你和乡亲们!”

    “好!要的就是这股子气势!”

    拾穗儿开始布置最前线的任务,“你的队伍,要精选三十名身强力壮、意志坚定、绝对敢打敢拼又能听从指挥的小伙子!张教授会首先带领你们去风口实地勘察,根据风向、沙丘移动速度和地形地貌,科学选址,教你们如何利用天然地形布防。你们要运用的主要武器,是沙袋、芦苇帘,以及更高密度、更坚固的加强型草方格!目标是搭建起多层次的立体防护墙!你们的任务,就是在沙丘向前推进的关键路径上,用最快的速度,筑起一道乃至数道坚不可摧的屏障,最大限度地减缓风速,固定流沙,想尽一切办法,绝不能让沙丘再往前挪动哪怕一步!”

    她再次看向张教授,眼神中带着托付,“张教授,风口地形复杂多变,所有的技术指导、作业规范,尤其是安全红线,就拜托您了!一定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张教授神色凝重地点头,深知肩头责任重大:“我会亲自跟着风口队行动至少头三天!先划定绝对安全的作业区域,建立预警机制,然后再一步步教大家科学布防的方法和紧急避险的措施。确保咱们的阻击行动,既有效果,又最大程度保证人员安全!”

    周虎身后,那三十名被点到的精壮小伙子纷纷上前一步,自动排成两排,个个眼神炽热,脸上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齐声发出震天的呐喊:“守住风口!绝不后退!人在阵地就在!”

    雄壮的声浪汇聚在一起,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压抑的夜空撕开一道口子,连寒风的呼啸声都被短暂地压了下去。

    “第四战场,生态恢复队!”

    拾穗儿的语气从刚才的肃杀转为深沉而充满期许,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老、中、青三代村民。

    “乡亲们,这第四个战场,是咱们的未来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给咱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绿荫和福泽的长远之仗!等到风口初步稳住,水源有了基本保障,咱们就要立刻见缝插针,开始在收复的沙地上,种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

    她抬手指向地图上那些用绿色标记出的、规划中的防护林带和恢复区,声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咱们要种的,不是娇贵的花花草草,都是经过千百年自然选择、能在沙地里顽强生存的‘硬骨头’——沙枣、沙棘、梭梭、柠条、杨柴!这些树种,个个都是耐旱、耐贫瘠、抗风沙的英雄!它们的根系能像网一样牢牢抓住流沙,它们的树冠能有效削弱风力。而且,沙棘、沙枣的果子能卖钱,梭梭可以嫁接肉苁蓉,柠条、杨柴是很好的饲草和燃料!这既是治沙,也是咱们未来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人群中,一位常年默默打理着村里残存的那小片老林带、对各种苗木习性极为熟悉的老人站了出来,他是赵老根。

    赵老根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沉稳的力量:“穗儿娃,张教授,俺老头子没啥大本事,就是摆弄了一辈子树木,懂些栽种管护的皮毛。这生态恢复队,俺想试试,牵头带着大家干起来!”

    拾穗儿眼中顿时满是欣喜和激动,连忙用力点头:“赵大爷!您太谦虚了!您懂苗木习性,会育苗嫁接,更知道怎么伺候这些小苗成活、长大,您是咱们村活着的林业百科全书!这生态恢复队的队长,由您来担任,是再合适不过了!咱们的未来,就拜托您了!”

    她开始描绘这支特殊队伍的蓝图,“您的队伍,不分老幼,不论男女,只要愿意学、肯出力、心中有绿意的,都可以加入!咱们先挑选十位像您一样懂些苗木知识的老人,作为技术核心,负责挑选最适合的苗木品种、培育健壮的树苗、最关键的是,要把栽种、管护的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人!然后,再配备二十名青壮劳力,负责平整沙地、挖坑、栽苗这些需要力气的重活;妇女同志们可以发挥心细的优势,帮忙收集树种、处理枝条、浇水、施肥、看护幼苗。咱们的策略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首先在村庄周围相对避风、土质稍好的地方,以及在风口屏障的内侧试种,积累经验,成功后再逐步向外扩大种植面积,最终形成包围咱们家园的绿色长城!”

    她转向张教授和陈阳,语气恳切:“张教授,陈阳,这植树造林,科学性极强,什么时候种、种多深、株距行距多少、怎么浇水施肥能提高成活率,这些都需要你们专业的指导!”

    张教授脸上露出了对这项长远事业充满信心的笑容:“没问题!我会立刻整理一份详细的、图文并茂的栽种管护手册,把每种树的习性、适宜的立地条件、栽种要点和常见问题处理办法都写清楚,印出来发给大家,并且现场手把手地教,直到大家掌握要领!”

    陈阳也立刻补充道:“我已经通过邮件联系了我的导师和农科院的师兄师姐,向他们说明了咱们这里的紧急情况和长远规划,正在积极争取协调一批优质的、适合咱们这里生长的耐旱苗木和草籽,一旦有消息,我会第一时间想办法尽快运过来支援大家!”

    赵老根听着这周密的计划和有力的支持,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他提高嗓音,对周围的乡亲们说:“乡亲们呐!种树,就是种希望,种未来!只要咱们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精心管护,俺相信,这片黄沙地里,一定能长出绿苗,咱们金川村的日子,也一定能像这树苗一样,重新焕发生机,越来越有奔头!”

    人群中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响应声,不少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绿色家园的憧憬之光,尤其是年轻人和妇女们,纷纷激动地表示要加入生态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

    “最后,也是至关重要的,后勤保障与水资源管理队!”

    拾穗儿的目光最后转向了以王婶为首的妇女们,“王婶,还有所有的姐妹们!你们是所有前线战场的坚强后盾,是维系整个战斗体系运转的生命线!你们的工作,看似不在风沙一线,却至关重要,关乎全局!”

    她的语气无比郑重,“清点、加固现有的每一个水窖,制定并严格执行最节水的分配方案,保障所有前线队员的伙食供应,收集、储备一切可以用于储水的工具……每一件工作,都细致繁琐,却都关系到咱们这支治沙大军能不能坚持到底,能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王婶,这个大后方,这个命脉中的命脉,我就全权拜托给您和妇女同志们了!”

    王婶立刻放下怀里已经睡熟的孩子,快步走出人群,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带着妇女特有的干练和韧劲:“穗儿!张教授!你们就放心吧!水是命根子,饭是硬支撑!俺们妇女同志,心细,手巧,能吃苦!保证把咱们的水源看得比眼珠子还金贵,一滴都不浪费!也保证让前线的爷们儿们,不管多晚回来,都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喝上一口干净水!这大后方,俺们一定守得稳稳当当,绝不给前线拖后腿!”

    周围的妇女们群情激昂,纷纷出声响应,眼神中透着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坚定和责任感。

    接下来,分工继续有条不紊地细化下去:村里的老木匠负责带领徒弟检修、制作所有需要的工具;略懂电器的年轻人协助张教授的学生们调试和维护勘测设备;几位德高望重但体力不足的老人自发组成了安置点巡逻队,负责照看老弱病残,维持秩序;以苏晓为首的支教老师们,则主动承担起了记录各队每日分工、统计工分、管理登记有限物资的文书工作,确保一切有据可查,公开透明。

    当所有的分工大致落定,拾穗儿环视全场,语气变得格外严肃,宣布了一项重要的制度:“乡亲们!从今天起,咱们金川村自救委员会正式成立!同时,实行工分制!各队队长,负责详细记录每个队员每天的工作量、完成情况。每天晚上,由王婶她们汇总,在打谷场的公告栏上公示!未来所有物资的分配,无论是粮食、工具还是未来的用水,都将严格按照工分来执行!多劳多得,公平公正!绝不允许出现浑水摸鱼、偷奸耍滑的现象!咱们要用制度,保证咱们的汗水,不会白流!”

    这番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原本还有些担忧分配不公的村民们彻底安心了,脸上露出了踏实和更加积极的笑容。

    最后,拾穗儿走到木桌旁,指尖带着无比的珍视,轻轻拂过地图上那些代表未来的绿色标注,用深沉而有力的声音做最后的总结和动员:“乡亲们!大家要牢牢记住,咱们这四个战场,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水源队是咱们的命脉,是希望之源;风口队是咱们的屏障,是生存之盾;护田队是咱们的根基,是温饱之依;生态队是咱们的未来,是绿色之梦!咱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绝不能各自为战,更不能顾此失彼!”

    “听穗儿的!”

    “咱们都记下了!”

    “一定互相帮衬!”

    人群中响起了整齐而响亮的回答,声音里充满了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磅礴力量。

    此刻,戈壁的寒风依旧在旷野中不知疲倦地呼啸盘旋,但打谷场上的气氛却截然不同,变得无比热烈、坚定而充满希望。

    曾经在天灾面前一度茫然无措、如同一盘散沙的村民们,此刻已然被有效地组织起来,凝聚成了一支目标明确、分工清晰、纪律严明的战斗集体。

    每个人的脸上都褪去了昨日的恐慌与绝望,换上了坚毅、果敢与决绝的神情,一双双眼睛里,闪烁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对家园的深沉眷恋,以及一种即将投身伟大战斗的激动与庄严。

    拾穗儿看着眼前这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心中百感交集,有压力,有感动,更有无限的勇气升腾而起。她抬起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用一种带着滚烫温度、仿佛能点燃夜空的的力量,发出了最后的战斗号令:

    “乡亲们!路,已经铺在了咱们脚下!仗,就在咱们眼前!从明天天亮开始,咱们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我拾穗儿在这里,和大家立下誓言:只要咱们不放弃、不退缩、心连着心、手挽着手,就没有跨不过去的火焰山,没有挡不住的风沙魔!我相信,咱们金川村人,一定能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汗水,我们的智慧,打赢这场治沙保村的生死战!一定能在这片黄土地上,重新种出绿色的家园,牢牢守住咱们的根!”

    “守住家园!种出绿洲!金川村,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撼天动地的呐喊声,再次从每个人的胸腔中迸发出来,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洪流,在清冷的夜色中久久回荡、激荡。

    篝火的光芒映照下,每一个人的身影都被拉得很长,显得格外挺拔,仿佛一道道正在崛起的、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毅然决然地矗立在了金川村与那肆虐无情的风沙之间。

    一场艰苦卓绝、考验意志的治沙生存之战,即将在黎明破晓时分,正式拉开悲壮而伟大的序幕。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