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整个校园仿佛浸在一团巨大的情绪里——那是名为离别的雾,看不见摸不着,却稠得化不开,闷在心里发沉。这雾,濡湿了宿舍楼下最后几声拥抱的叮咛,让合影时咧开的笑容都带了些许咸涩。
它悬在饯行的杯沿上,混着酒气,让平日里的玩笑话都变得郑重其事。
就连林荫道上的阳光都穿不透它,只在地上投下斑驳而恍惚的光影,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挽留。
脚步变得迟疑,目光总想多停留一刻,将这熟悉的一切更深地刻进记忆里,好对抗即将到来的、巨大的空旷。
林荫道两旁繁茂的梧桐,往日是喧闹的见证者,此刻在微风中却也沉默了许多,只在偶尔漏下几缕被枝叶切割得支离破碎的斑驳光影,晃动着毕业季特有的恍惚与不确定。
布告栏上,崭新的海报急切地覆盖着旧日的痕迹,各种毕业典礼通知、房源信息、求职广告交织粘贴,像一场喧闹而凌乱的终场预告。
拖着行李箱的轮子声“碌碌”地不时划过静谧的路面,这声音混杂着或高或低的道别声、合影时强装欢笑的“茄子”声、以及终于压抑不住的、低低的啜泣,所有这些声音混合在一起,飘荡在初夏温润的空气里,让六月的暖风也带上了一丝黏稠的、告别的滋味。
这间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宿舍,门牌号“309”的漆迹已然有些模糊,此刻更像一个即将被清空的、盛满青春的记忆容器。
往日堆满书本、杂物、零食袋的公共区域,此刻显得空荡了不少,只余下一些带不走的、或是心存留恋不愿马上带走的物件:苏晓挂在门后的卡通挂布,边角还沾着大一那年宿舍文化节的贴纸;杨桐桐留在书架上的几本旧专业书,扉页写着彼此借阅时的留言;陈静落在桌角的半块橡皮,还带着颜料染过的淡蓝色痕迹——
它们无言地散落着,像被时光遗落的碎片,诉说着一段共同岁月的终结。
空气里,除了固有的、混合了护肤品和书本油墨的生活气息,更多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停滞感,仿佛时间在这里也变得踌躇,不忍向前。
拾穗儿安静地坐在自己靠窗的床沿,她的铺位已经整理得近乎肃穆。
一个洗得发白、边角有些磨损的帆布背包,和一个看起来经历了不少风雨、颜色暗淡的拉杆箱,就是她全部的行装。
这简洁,与室友苏晓床边那几个塞得鼓鼓囊囊、印着卡通图案的行李箱,与杨桐桐桌上那精心打包的一摞摞专业书籍,与陈静墙角那捆好的画筒和颜料箱,形成了鲜明对比,透着她一贯的、目标明确的利落。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叠放整齐的床单,那是她从家乡带来的粗棉布,用了四年,布料已被浆洗得异常柔软,泛着旧旧的白,就像她本人,被岁月和知识温柔打磨,愈发显得温润,然而骨子里的那份从戈壁风沙中带来的韧劲,却丝毫未减。
指尖划过床单上细微的纹路,忽然想起大一刚来时,苏晓笑着说这布“老气”,转头却帮她一起把床铺得平平整整;想起无数个清晨,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这布上,她们蜷在各自的被窝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今天的课、晚上的饭,日子慢得像这床单上的棉线,细细密密,织满了寻常的温暖。
沉默在小小的空间里蔓延,像渐渐上涨的潮水,淹没了几次欲言又止的唇。终于,苏晓动了,她放下一直无意识捏在手里的矿泉水瓶,几乎是冲了过来,紧紧地、用尽全力地抱住了拾穗儿,力道大得让两人都微微晃了一下。
“拾穗儿……”
声音像是从被泪水浸泡的海绵里挤出来,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和浓重的哭腔,滚烫的眼泪迅速濡湿了拾穗儿肩上那薄薄的衣衫,烙铁般烫在她的心上。
“……真舍不得你回戈壁去……那么远,那么苦……以后,以后我们还能像现在这样,想见就见吗?想说话就能找到人吗?”
这句话像一根针,精准地戳破了房间里勉强维持的平静。
杨桐桐猛地别过脸去,望着窗外,指尖却快速而用力地擦过眼角;陈静低下头,长发垂落遮住了侧脸,只有微微耸动的肩膀泄露了情绪。
离别的愁绪,如同被打翻的香水,瞬间浓郁到令人窒息,充盈了屋子的每个角落,压在每个人的胸口。
拾穗儿的心被这股力量揪得生疼,眼眶迅速发热,视线模糊起来。但她知道,此刻自己不能垮掉。
她深吸一口气,将那翻涌的酸楚硬生生压回心底,化作更轻柔的力量。
她抬起手,一遍遍,一下下,稳定而温暖地拍着苏晓因哭泣而颤抖的背脊,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像戈壁雨后清朗的天空,轻快而充满不容置疑的坚定:“傻晓晓,当然能啊!”
她甚至试图让语调上扬,带上一点笑意,“你看现在,通讯多方便。电话,随时都能见到活蹦乱跳的我。我会天天、天天给你们发戈壁的‘实况转播’——早晨初升的太阳怎么把沙丘染成金红色,傍晚的落日如何像燃烧的火轮坠入地平线,夜里……夜里那里的星星,又多又亮,密密麻麻的,像撒了一把碎钻石在黑丝绒上,亮得简直像是假的,感觉一伸手就能摘下来……”
她顿了顿,眼神越过苏晓的肩膀,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辽阔的天地,语气里注入了一种自然而然的郑重与温柔,“等你们有空了,一定,一定要来!我带你们去看真正的戈壁,不是想象中只有荒凉的那种,去看……我将要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学校。晚上,我们就在星空下点起篝火,烤羊肉,喝奶茶,我给你们指,哪颗是北斗星,哪颗是牛郎织女……那里的风,唱歌的声音都和这里不一样。”
她描绘的画面,带着戈壁特有的苍凉壮阔与质朴生机,像一阵强劲而新鲜的风,稍稍驱散了弥漫在室内的离愁别绪。
杨桐桐转过头,已经恢复了平日里那种带着分析性的冷静,只是微红的眼角暴露了她:“说定了。等我手头这个项目忙完,第一个假期就去。拾穗儿,你得给我准备好最甜的沙枣,不然我可不下火车。”
陈静也抬起泪光点点的脸,用力点头,声音还有些哽咽:“嗯,我去写生,带上我最好的画具,要把那里的天空、沙地,还有你站在学校前面的样子,都画下来,画成一幅最美的画。”
苏晓急忙从拾穗儿肩上抬起头,胡乱抹着眼泪,抢着说:“我要拍vlOg!从我们见面开始拍,让所有人都看看,我姐妹在那么了不起的地方,做着多么棒的事情!”
“好,好,好!”
拾穗儿用力地、一遍遍点头,友情的承诺是如此具体而温暖,像一块块坚实的基石,垒在她即将独自踏上的征途旁,让她感到无比安心和富足,“我等着你们!瓜管够,星空管看,奶茶管饱!”
夜色渐浓,像一滴浓墨在清水里泅开,染透了天际。
她们默契地不愿睡去,仿佛睡着就意味着时间会加速流逝。不知是谁先提议,四个人像过去无数个夜晚一样,围坐在有些冰凉的地板上,背靠着床脚、行李箱,开始了在309室的最后一次“卧谈会”。
话题不再是往日的课程吐槽、八卦趣闻或对未来的虚幻憧憬,而是沉淀了四年光阴的、最真诚的心里话。
苏晓抱着膝盖,下巴搁在膝头,声音轻轻的:“穗儿,说真的,我有时候觉得你像一棵树,还是长在岩石缝里那种,根扎得特别深,特别稳。我佩服你,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而且那么坚定。”
杨桐桐推了推眼镜,语气是熟悉的理性,却包裹着关切:“前路肯定艰难,资金、师资、环境……拾穗儿,你要有心理准备,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别硬扛,记得还有我们。”
陈静则用她艺术家特有的感性说道:“穗儿,你身上有种特别干净的东西,像戈壁上的天空。我相信,只要你守着这份心,没有什么能难到你。你的学校,一定会办起来的,因为那是从你心里长出来的。”
拾穗儿静静地听着,每一个字都像温润的雨滴,落在她心田。
感动如潮水般漫涌,她环顾着这三张在昏暗光线里依然无比清晰的脸庞,声音平静而坦诚:“其实,该说感谢的是我。谢谢你们,这四年,从未因我来自戈壁、家境普通而看轻我半分。谢谢你们,在我打工晚归时永远亮着的那盏台灯,在我生病时悄悄放在桌上的那碗热粥,在我因为想家偷偷掉眼泪时,你们什么都不问,只是默默地陪着我……这四年,你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城市的生活习惯,更是如何宽容地看待世界,如何真诚地对待他人。”
“回去的路,我知道肯定难,沙尘暴会迷眼,干旱会焦心,也许还会有不被理解的时刻。但我的心是笃定的,像拴在了骆驼桩上。戈壁是我的根,那里吹过的风,脚下的沙,都认识我。那里的孩子在等我,他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你的时候,让你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知识像水,我愿意做一眼小小的泉,哪怕水流很细,也要慢慢浇灌,我相信,一年,两年,十年……总能看着一小片沙地,慢慢润起来,绿起来。只要能看到一个孩子因为读书走了出去,或者留下来把家乡变得更好,那我做的这一切,就都值了。”
她的声音不高,甚至没有什么起伏,却蕴含着千钧之力。那不是口号式的激昂,而是从生命深处生长出来的、与土地血脉相连的信念。这信念,让其他三个女孩再次红了眼眶,这一次,却是为这份沉静的伟大。
回忆如温暖的潮水,无声地漫上心头。
她们想起大一那个冬天,拾穗儿为了省路费留在学校,除夕夜,她们三个各自从家里带来好吃的,偷偷聚在宿舍,用违规的小电锅煮了一顿乱七八糟却无比美味的火锅。
想起大三那年,拾穗儿参加支教项目回来,整个人黑瘦了一圈,却眼睛发亮地给她们讲那些山里孩子的故事,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回戈壁建学校的梦想开始清晰。
想起无数个深夜,她们挤在一张床上,分享彼此最秘密的心事,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家庭、关于未来的迷茫与憧憬……
四年间的点点滴滴,相互扶持的温暖,悄悄传递的关怀,共享的欢笑与泪水,此刻都成了心底最珍贵的宝藏,沉甸甸的,带着温度。
夜更深时,月光如水银般从窗口泻入,在地板上投下清晰的窗格影子。
不知是谁,先轻轻地哼起了那首她们都会的、关于离别和祝福的歌。
起初只是细微的哼鸣,渐渐地,其他声音也加入了进来,汇成一首轻柔而深情的合唱。
没有乐器,没有华丽的技巧,只有最真挚的声音在室内低低回荡,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对过去的眷恋,对未来的祝福,对彼此最深的祈愿。
歌声渐歇,宿舍里又恢复了安静,只有四个人浅浅的呼吸声,与窗外偶尔掠过的晚风、远处隐约的虫鸣交织在一起。
苏晓蜷了蜷身子,往拾穗儿身边靠了靠,声音带着哭后的沙哑,却又透着一丝安心:“真想把时间停在今晚啊,这样我们就不用分开了。”
陈静伸手揉了揉苏晓的头发,指尖带着温柔的力道:“又傻了,分开不是结束呀,是我们要去各自的地方,把309的故事,接着往下写。”
杨桐桐推了推眼镜,镜片在月光下泛着微光:“明天还有毕业典礼,还有散伙饭,现在该珍惜还能一起待着的时间。”
拾穗儿轻轻点头,伸手握住了苏晓的手,又碰了碰陈静和杨桐桐的胳膊,像是在确认彼此都在身边。
她望着窗外漫天的星光,忽然觉得,这夜的309,就像一个小小的港湾,包容了所有的不舍与留恋,也盛满了即将启程的勇气。离别或许沉重,但此刻身边的人、心中的信念,早已将这份沉重,酿成了往后岁月里,最值得珍藏的温暖。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