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强小说 > 其他小说 > 拾穗儿 > 第08章-高考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戈壁滩的清晨,总是来得格外艰难。天光尚未完全挣脱地平线的束缚,一种混合着巨大期盼与更深重惶恐的情绪,便已让拾穗儿从浅眠中惊醒。

    她的心在单薄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急促得像是要挣脱肋骨的束缚,那感觉,比面对最凶猛的沙暴还要令她窒息。

    今天,是高考报名的日子。

    这个日子,在她心中,如同这片干涸土地上传说中百年一遇的甘霖,她等了太久,也盼了太久。

    身旁,奶奶阿古拉也早已醒了。

    老人侧卧着,借着从破旧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曦光,颤巍巍地从枕头底下最深处,摸出那个她珍藏了不知多少岁月、用褪色蓝布缝制的小包。

    布包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系着紧紧的结。

    老人枯瘦如树根的手指,因为长年劳作的磨损和此刻难以抑制的激动,有些不听使唤地微微颤抖,解了好几下,才将那紧系的结打开。

    里面,是整整五十块钱。有揉搓得皱巴巴、边缘起毛的毛票,也有稍微平整些、但同样被摩挲得软旧的块票。

    它们静静地叠在一起,散发出一种混合着老人体温、汗渍和泥土气息的特殊味道。

    这是阿古拉奶奶从每日那清可见底的粥锅里、从牙缝里硬生生抠出来,更是她顶着戈壁滩上毒辣的日头、迎着刺骨的风沙,佝偻着腰,用那双几乎伸不直的手,在沙砾和砾石间一点点捡拾废弃的铁渣、铜屑,积攒了整整半年才凑够的“巨款”。

    每一张钱币,都像是浸透了奶奶的血汗与生命,握在手里,沉甸甸的,重若千钧。

    “穗儿,拿好,千万……别丢了。”

    阿古拉奶奶的声音沙哑而哽咽,她小心翼翼地将那叠钱放在拾穗儿摊开的手掌上,又用尽全身力气按了按,仿佛要将自己残存的所有生命力、所有的祝福与期盼,都通过这接触灌注到孙女的掌心里。

    她的眼神复杂得像戈壁滩上变幻的云,里面有骄傲的火苗,有望子成龙的深切期盼,但更深处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害怕这微薄希望最终会像泡沫一样破灭的巨大紧张。

    拾穗儿紧紧攥着这沓滚烫的钱,感觉手心里的冷汗几乎要将纸币浸软。

    她将它们重新用蓝布包好,像对待绝世珍宝一般,郑重地塞进贴身上衣最里面的口袋,紧贴着怦怦跳动的心脏。

    那里,是她全部的身家性命,也是她通往未知世界的唯一船票。

    简单地喝了几口能照见人影的稀粥,拾穗儿踏上了前往镇里的路。

    两个多小时的戈壁小径,她独自一人行走。脚下那双早已不堪重负的旧布鞋,鞋底几乎完全脱落,只能依靠几根粗糙的草绳,勉强捆绑在脚上。

    每走一步,尖锐的碎石都会透过草绳的缝隙,狠狠地硌在脚底,传来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但她浑然不觉,所有的感官和意念,都聚焦在前方那个越来越清晰的镇子轮廓上,聚焦在那个即将决定她命运走向的招生办公室。

    镇上的招生办公室,对于拾穗儿来说,是一个充满陌生规则与无形威严的所在。

    那扇漆色斑驳、带着裂缝的木门,仿佛隔开了两个世界。

    她站在门口,深吸了好几口带着尘土味的空气,才鼓足生平最大的勇气,推开了那扇沉重的门。

    办公室里的光线有些昏暗,混合着纸张、墨水和陈旧木材的气味。

    几个工作人员正伏案忙碌,听到门响,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她。

    那目光带着公事公办的审视,带着一丝对于闯入者的好奇,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居高临下的打量,从她写满风霜与疲惫的脸庞,滑到她打满补丁的旧衣衫,最后定格在她那双用草绳捆着、露出黑乎乎脚趾的破鞋上。

    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面色严肃的中年男人负责登记。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地扫过拾穗儿,当视线掠过她那只总是习惯性微微眯起、蒙着一层无法忽视的阴翳的左眼时,他的眉头不易察觉地蹙了起来,像是看到了什么不该出现在此地的瑕疵。

    “姓名?”

    他开口,声音平淡,没有一丝波澜,像在念一份无关紧要的文书。

    “拾……拾穗儿。”

    她的声音因为极度的紧张而细若游丝,带着无法控制的颤抖,像寒风中即将断裂的蛛丝。

    “年龄?”

    “十……十八。”

    “哪个学校的?”

    男人抬起头,目光再次锁定她,等待着一個理所当然、属于所有前来报名者的答案。

    空气仿佛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拾穗儿感觉自己的喉咙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呼吸变得异常困难,胸腔里一阵闷痛。

    她下意识地低下头,看着自己沾满泥污和草屑的鞋尖,那只藏在衣兜里紧紧攥着蓝布包的手,指甲早已深深陷进掌心的软肉里,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这痛感反而帮助她维持着摇摇欲坠的清醒。

    她用尽全身残存的力气,才从喉咙深处挤出几个微弱的字眼,那声音轻得几乎像是幻觉,却耗光了她所有的尊严与勇气:

    “我……我没有学校……我,我自己学的。”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看似平静的湖面。

    办公室里出现了短暂的、令人难堪的死寂。

    随即,旁边一个正在整理文件、穿着时髦列宁装、梳着油亮辫子的年轻女人,忍不住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声极轻的、却清晰可闻的“嗤”笑。

    那笑声短促而尖锐,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和一种居高临下的怀疑,像一根烧红的针,猝不及防地刺穿了拾穗儿最敏感、最自卑的神经。

    “没有学校……考大学?”

    年轻女人虽然没有直接对着她说,但那压低了的、带着不可思议语调的嘀咕声,却像长了翅膀的毒虫,精准地钻进了拾穗儿的耳朵里。

    “轰”的一下,拾穗儿感觉全身的血液都疯狂地涌上了头顶,脸颊、耳朵、脖颈瞬间变得滚烫,像是被戈壁滩正午最毒辣的太阳狠狠灼烧过。

    一种巨大的羞耻感和排山倒海的委屈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

    她死死地咬住自己的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咸腥的味道在口腔里弥漫开,才强忍着没有让在眼眶里疯狂打转的泪水决堤而下。

    她没有抬头,也没有任何苍白无力的辩解,只是僵硬地、一步一步地挪到冰冷的办公桌前。

    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那个已经被体温焐得发热的蓝布包。

    她的指尖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缺乏血色的青白,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着,一层,又一层,极其缓慢地打开包裹,仿佛在揭开自己最深的伤疤。

    最后,将那叠浸透着奶奶血汗的、皱巴巴的钞票,小心翼翼地、一张一张捋得尽可能平整,放在光洁却冰凉的木质桌面上。

    然后,她拿起那份需要填写的志愿表。

    当粗糙的笔尖落在“第一志愿”那一栏时,周围的一切喧嚣、嘲笑、审视仿佛都消失了。

    她的手异常稳定,没有任何犹豫,用工整得近乎刻板的字迹,一笔一画地写下了三个沉重如石、却亮如星辰的字——京科大学。

    这个选择,并非一时冲动或好高骛远。它的种子,早已深埋。

    那是她在一个狂风呼啸的午后,于镇供销社后院那堆积如山的废纸与垃圾中,偶然抢救出来的一本连封面都已缺失、纸张泛黄发脆的旧杂志。

    她如获至宝,将其藏在怀里带回家。杂志里有一幅模糊的彩色插图,却深深烙印在了她的脑海:几个穿着笔挺军装、英姿飒爽的年轻人,正围在宽敞明亮、一尘不染的实验室里,操作着一些她叫不出名字、却闪烁着金属与玻璃冷冽光泽的精密仪器。

    他们的眼神专注而自信,背景是整齐划一、庄严肃穆的教学楼,那些窗户洁净得不可思议,在明亮的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亮得像她夜晚在戈壁滩上看到的、最璀璨、最遥远的星辰。

    那幅画面,成了她黑暗困顿生活中一扇遥不可及的、却始终散发着诱人光亮的窗户。

    她将那本残破的杂志翻来覆去地看了无数遍,关于那所学校、那些实验室、那些穿军装学生的简短介绍,她几乎都能倒背如流。

    粗糙的纸页边缘,因为反复的、带着渴望的摩挲,已经起了毛边,变得异常柔软。

    那是她梦想唯一的、具象化的寄托,是她所有努力的方向,是她即使在最深的绝望里,也坚信只要拼命奔跑、就有可能抵达的彼岸。

    交完表格和费用,拾穗儿几乎是逃也似的离开了那个让她倍感压抑的办公室。

    回程的四个多小时,她走得比来时更加沉默。怀里的蓝布包空了,但心却仿佛被什么东西填得更满,也更沉了。

    她知道,真正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高考的日子,是在一场不期而至的夏雨中到来的。

    前一天夜里,天气还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天上连一颗星星也看不见,浓墨般的乌云低低地压着戈壁滩,仿佛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拾穗儿几乎一夜未眠,不是出于紧张,而是一种大战前奇异的清醒。

    天快亮时,她才迷迷糊糊合上眼,却仿佛刚睡着,就被窗外一种急促的、敲打万物的“噼啪”声惊醒了。

    她猛地坐起身,侧耳细听——是雨!而且是戈壁滩上罕见的、势头极猛的大雨!

    雨点密集地砸在屋顶残破的油毡上、砸在窗棂的旧塑料布上,发出震耳的响声。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浓重的、令人心慌的土腥味和水汽。

    拾穗儿的心猛地一沉,急忙下炕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

    门外,天地间已是白茫茫一片雨幕,视线所及,一片混沌。

    原本干涸坚硬的土地,瞬间被雨水浸泡成了粘稠的泥浆,院子里低洼处已经开始积水。

    “这……这怎么去啊……”

    奶奶阿古拉也醒了,颤巍巍地走到门口,望着门外泼天的大雨,愁容满面,声音里带着哭腔。

    二十多里泥泞难行的路,这场雨,简直是要把人的希望都浇灭在出发之前。

    拾穗儿望着漫天雨幕,咬了咬牙。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回到屋里,找出那件最破旧、但相对厚实些的旧外套穿上,又用一块破塑料布小心翼翼地把那本最重要的复习笔记和准考证包了一层又一层,紧紧揣在怀里。

    她看了一眼奶奶煮好的那个红鸡蛋,将它也仔细包好,放入口袋。

    然后,她弯下腰,准备把那双本就快散架的破布鞋用草绳再死死地捆紧几圈——这样的路,穿鞋还不如赤脚,但赤脚又怕被碎石和杂物划伤,影响考试。

    就在她蹲下身,费力地与那湿滑的草绳较劲时,一阵急促的、夹杂在雨声中的“叮铃哐当”的声响,由远及近传来。那声音艰难地穿透雨幕,越来越清晰。

    拾穗儿和奶奶都诧异地抬起头望去。只见茫茫雨帘中,一个佝偻的身影,正推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哐当作响的旧自行车,深一脚浅一脚地、极其艰难地朝她家挪过来。

    车轮深陷在泥泞里,每前进一步都仿佛要用尽全身力气。推

    车的人浑身早已湿透,单薄的旧雨衣根本挡不住这样的大雨,雨水顺着花白的头发流进脖颈,整个人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正是老村长!

    “穗儿!穗儿娃!”

    老村长隔着老远就扯着嗓子喊,声音在风雨中有些变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别磨蹭了!快!上车!我送你去镇上!”

    拾穗儿愣住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奶奶阿古拉先回过神来,激动得语无伦次:“村长!这……这大雨天的,您怎么来了!这路……这怎么行啊!”

    老村长已经推着车到了近前,大口喘着气,雨水顺着脸上的沟壑往下淌。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焦急地催促:“别说那么多了!今天是什么日子?是天大的日子!就是下刀子也得去!这鬼天气,这几十里泥巴路,靠你这两条腿走,走到啥时候去了?误了考试,那才是天大的罪过!快!快上车!我载你去!”

    那辆二八大杠的旧自行车,后座上为了载人,已经绑上了一块厚厚的、用麻袋片包着的木板,虽然简陋,却显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老村长甚至还在车把上挂了一个旧军用水壶,里面想必是灌满了热水。

    拾穗儿的眼眶瞬间就红了,喉咙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不再犹豫,在奶奶的搀扶下,小心翼翼地侧坐在了那块硬邦邦的后座木板上。

    老村长见她坐稳,从怀里拿出一个草帽和一块破旧的塑料布,让阿古拉奶奶给拾穗儿捆在身上,他同时把身上那件几乎湿透的破旧雨衣使劲往后扯了扯,尽可能多地罩在拾穗儿身上,尽管这举动在瓢泼大雨中显得如此徒劳。

    “坐稳了!抓紧我衣服!”

    老村长低吼一声,用力一蹬脚踏板,自行车发出一阵痛苦的呻吟,晃晃悠悠地、艰难地冲进了茫茫雨幕之中。

    路,比想象中还要难走。

    平日里坚硬的沙土路,此刻变成了粘性极大的烂泥塘。

    自行车轮胎很快就被泥巴糊住,每蹬一下都异常吃力,车轮不时打滑,老村长必须用尽全力才能保持平衡。

    雨水像瓢泼一样浇在两人身上,冰冷刺骨。

    风助雨势,抽打在脸上,生疼。

    拾穗儿紧紧抓着老村长湿透后冰凉的衣服,低着头,尽量缩着身子,用身体护着怀里那包着准考证和笔记的塑料布。

    她能清晰地感觉到老村长每一次用力蹬车时,那瘦削脊背传来的剧烈颤抖和沉重喘息。

    一路上,老村长几乎没怎么说话,把所有力气都用在对抗这恶劣的天气和路况上。只有在经过特别难行的路段,需要下来推车时,他才会上气不接下气地鼓励一句。

    “穗儿娃……坚持住!快到了……就快到了!”

    或者喃喃自语地咒骂这该死的天气:“这鬼天……专跟咱们穷人作对……但咱不怕!咱金川村的人……啥苦没吃过!”

    有一段路,积水很深,几乎没过了大半个车轮。

    老村长毫不犹豫地跳下车,卷起早已湿透的裤腿,赤着脚,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冰冷的泥水里艰难地推行。

    泥水溅得他满身都是,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拾穗儿想下车自己走,却被他厉声喝止:“别动!坐好!你的任务是好好考试,这路,我来走!”

    看着老村长在雨中蹒跚前行的背影,那个曾经在村里说一不二、如今却为了她这个晚辈如此拼尽全力的背影,拾穗儿的泪水再也抑制不住,混合着冰冷的雨水,汹涌而下。

    她死死咬住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心中那股暖流,却对抗着身体的寒冷,支撑着她。

    三十多里的路程,在这狂风暴雨中,显得无比漫长。

    当镇子模糊的轮廓终于在雨幕中显现时,老村长几乎已经虚脱。

    他脸色苍白,嘴唇冻得发紫,推着车的手都在不受控制地哆嗦。

    但他浑浊的眼睛里,却闪烁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光芒。

    “到了……穗儿,到了……”

    他喘着粗气,把自行车艰难地支在镇中学门口那棵歪脖子老树下。

    镇中学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考生和家长。

    虽然大家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弄得狼狈不堪,但像老村长和拾穗儿这样几乎是从泥水里滚出来的,还是显得格外扎眼。

    有人打着伞,有人穿着雨衣,投来的目光复杂,有同情,有好奇,也有不易察觉的疏离。

    老村长顾不得别人的目光,他踉跄着把拾穗儿从车上扶下来,急切地帮她拍打身上已经板结的泥点,又用自己湿透的袖子,徒劳地想擦去她脸上和头发上的雨水。

    他的手因为寒冷和用力过度,抖得厉害。

    “快,穗儿,快进去!找个地方把身上擦擦,准考证看看湿了没有!”

    老村长的声音沙哑而焦急,推着拾穗儿往校门里走,“别管我,我就在这外面等着!你安心考!什么都别想!”

    拾穗儿被老村长推着,一步三回头地走进了校门。

    穿过操场,走进作为考场的教室,一股混合着湿气、汗味和纸张味道的暖流扑面而来。

    教室里的考生们大多也好不到哪里去,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上,裤脚沾满泥浆,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临战前的紧张。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拾穗儿才来得及仔细检查。

    万幸,怀里的塑料布包裹得很严实,准考证和笔记只是边缘有点潮,并无大碍。

    她小心翼翼地将东西放在课桌一角,然后才开始拧自己湿透的衣角和裤脚,冰凉的雨水滴滴答答落在地上。

    她感觉浑身冰冷,手脚都有些麻木,但大脑却因为刚才一路的颠簸和刺激,异常清醒,甚至有一种奇异的亢奋。

    当试卷发下来,熟悉的油墨味钻入鼻腔时,拾穗儿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杂念——窗外的风雨声、身上的湿冷、老村长在门外等候的身影——都强行压了下去。

    她的世界,瞬间缩小到眼前这张密密麻麻印着题目的纸上。

    笔尖落在粗糙的纸面上,发出沙沙的声响,那是她此刻唯一能听到的、属于自己的战歌。

    考试的过程,如同一次精神上的潜泳。

    她摒除了一切外界干扰,全身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那些她熬过无数夜晚自学啃下的公式定理,那些她凭借顽强毅力理解掌握的解题思路,在此刻变成了她最有力的武器。

    时间在笔尖的流动中悄然逝去。

    当结束的铃声尖锐地响起,拾穗儿才恍如从梦中惊醒。

    她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像是跑完了一场极度消耗体力的马拉松,身心俱疲,但又有一种释放后的虚脱和轻松。

    她随着人流走出教室。

    雨,不知何时已经变小了,变成了淅淅沥沥的毛毛雨。

    天空依然阴沉,但已不像来时那般狰狞。她迫不及待地向校门口望去——

    一眼就看到了那棵歪脖子老树下,老村长的身影。

    他没有找地方避雨,就那么直接蹲在湿漉漉的地上,背靠着树干,身上那件破旧的单衣紧紧贴着瘦骨嶙峋的身体,让他看起来更加瘦小。

    他双手交叉插在袖筒里,脑袋一点一点地打着瞌睡,花白的头发被雨水打湿,一绺一绺地贴在额头上,显得异常苍老和疲惫。他脚下的地面,还是湿的。

    显然,从送她进考场到现在,这几个小时,他就一直这样,在凄风冷雨中硬生生地熬着、等着。

    拾穗儿的鼻子一酸,眼泪瞬间涌了上来。她快步跑过去,声音哽咽地喊道:“村长爷爷!”

    老村长一个激灵醒了过来,抬起头,看到拾穗儿,浑浊的眼睛里立刻焕发出神采。

    他急忙站起身,可能是因为蹲得太久,腿脚麻木,身体晃了一下,拾穗儿赶紧上前扶住他。

    “考完了?怎么样?题难不难?手冷没冷?发挥得咋样?”

    老村长一连串的问题抛出来,焦急地上下打量着拾穗儿,仿佛要从她脸上找出答案。

    “嗯,考完了。”

    拾穗儿用力点头,努力挤出一个让他安心的笑容,“题……还行。我尽力了。”

    她没说太多,但眼神里的镇定让老村长稍稍松了口气。

    “尽力了就好!尽力了就好!”

    老村长喃喃着,像是安慰拾穗儿,也像是安慰自己。

    他转身推过那辆同样沾满泥浆的自行车,“走,回家!你奶奶肯定等急了!”

    回程的路,因为雨势减小和归家的心情,似乎变得轻快了一些。

    老村长依旧坚持让拾穗儿坐在后座,但体力显然已不如来时,蹬车的速度慢了很多。

    拾穗儿坐在后面,看着老村长微微佝偻的、因用力而紧绷的背影,看着他后颈上被风吹日晒刻出的深如沟壑的皱纹,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激与酸楚。

    快到村口时,夕阳竟然奇迹般地撕破了云层,洒下几缕金黄的光线,照在刚刚被雨水洗涤过的戈壁滩上,空气清新得让人想哭。奶奶阿古拉早已拄着拐杖,站在村口那棵老胡杨树下,翘首以盼了不知道多久。

    看到他们回来,奶奶踉跄着迎上来,一把抓住拾穗儿的手,老泪纵横:“回来了……可算回来了……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那天晚上,拾穗儿执意要将那个奶奶给的红鸡蛋分给老村长和奶奶。

    推让不过,老村长和奶奶象征性地各咬了一小口。

    但在拾穗儿低头喝粥时,她清楚地看到,奶奶悄悄地将自己碗里那个完整的、金黄色的蛋黄,拨到了她的碗里。

    而老村长,则把他分到的那一小块蛋白,又偷偷放回了中间。

    那一刻,拾穗儿的喉咙被巨大的情感堵住,她赶紧低下头,假装被粥呛到,用力地咳嗽着,趁机抹去了眼角失控溢出的温热液体。

    接下来的两天考试,都是老村长一早带她去,晚上回来……

    夜深沉,万籁俱寂。考试虽然结束了,但等待结果的日子,或许将是另一种煎熬的开始。

    然而,这一日雨中赴考的艰难,老村长舍命相送的恩情,以及奶奶无声的关爱,都如同炽热的烙印,深深印刻在拾穗儿的生命里。

    这份沉甸甸的温暖,将化为她面对未来一切未知风雨时,最坚实的力量。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