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强小说 > 穿越小说 > 相国在上 > 278【最后的机会】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
    宋义轻咳一声,但是并未出言斥责蒋方正。

    在座众人肚子里的墨水都不算少,自然知道蒋方正所言三个典故分别出自《史记》和《战国策》,而且此刻用来讽刺薛淮颇为应景。

    虽说盐漕之争的根源在于漕衙对两淮盐商的欺压和盘剥,但宋义等人不会这么想,他们认为这是百余年一脉相承的规矩,盐商们付出银钱不假,可他们也享受到漕衙和漕帮的庇护与关照,如今他们居然想甩开漕衙,毫无疑问就是这场风波的始作俑者。

    而薛淮作为两淮盐协幕后的控制者,他自然要对此事负责。

    今日他主动登门,一开口就是服软示弱,大有平息风波之意,这在蒋方正看来就是负荆请罪之举。

    蒋大衙内笑眯眯地看着薛淮,似乎很期待这位以清正刚直出名的官场新贵当场翻脸。

    宋义则不紧不慢地吹拂着盏中的茶叶。

    “端明兄果然学识渊博,令人佩服。”

    薛淮展现出极佳的养气功夫,面对蒋方正摆在明面上的讥讽没有失态,继而话锋一转道:“受到端明兄的启发,薛某亦想到一个典故,想请诸位品鉴一下。”

    蒋方正冷笑道:“愿闻其详。”

    薛淮不疾不徐地说道:“昔长安君为质于齐,赵太后采纳触龙谏言,顿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若纵容膏粱子弟恃宠弄权,效那秦质子异人旧事,逞一时之快而忘社稷法度,恐非但自身难保,更将累及全族,此非前车之鉴乎?”

    蒋方正面色一变。

    宋义和赵琮的表情也变得有些难看,反观乔望山和沈秉文紧绷的神情稍稍缓和,两人不由得会心一笑。

    薛淮这番话其实藏着两个典故,其一是触龙说赵太后,其二则是秦质子异人肆意妄为之事,刚好也是分别出自《史记》和《战国策》。

    这两个典故说的是同一件事,那便是权贵子弟仗着家世胡作非为,必然会给自身乃至家族带来灾祸。

    相较于蒋方正力度平平的嘲讽,薛淮的攻击可谓简单直接,而且精准刺中蒋方正的痛脚——你一个没有半分功绩仅有六品虚衔的衙内,有什么资格插手朝廷政事?你仗着父辈的权势公然嘲讽翰林出身的扬州主官,就不怕像史书上记载的那些顽劣子弟一样给你爹招灾引祸?

    蒋方正大怒,但是此刻他又不能发作,否则便是坐实了薛淮的预言,若说之前他的嘲讽还可以找个理由圆过去,那么接下来要是直接攻击薛淮,毫无疑问是公然践踏朝廷的威严。

    “薛同知这番话可谓发人深省啊。”

    宋义出言打破厅内沉肃的氛围,看向薛淮说道:“本官想起来了,足下先前所言误会,应该是指两淮盐协最近几个月不再租用漕船一事?”

    这番话的立场仍旧过于偏颇。

    薛淮没有再看蒋方正,冷静地说道:“参政大人,请允许下官为盐协的商人们辩解几句。他们之所以减少租用漕船,转而选择使用陆路货运,实在是迫于无奈之举。从两个月前开始,漕衙的官吏们毫无征兆地加大对两淮盐商名下货物的搜检力度,并且出现不少存在争议的扣船扣货之举,当时乔、沈两位员外也曾来此处找赵通判商议,只是结果不尽人意。他们都是本分守法的商户,本就谈不上暴利,被扣一艘货船都是极大的损失,因此不得不另寻他法。”

    乔望山顺势赔笑道:“参政大人,非是草民等人不识抬举,漕衙例行抽检亦是正当之举,只是抽检的力度过大,我等实在难以承担,还望大人明察。”

    宋义沉吟不语。

    赵琮见状便开口说道:“薛大人,二位会首,那些被扣押的货船在查明原委之后大多已经放行,只有极少数货船确有违法之举才被罚没,漕衙行事合乎法度,你们不能在参政大人面前夸大其词啊。”

    薛淮抬眼看向这位早就打过交道的通判,淡淡道:“赵大人,这世上没有任何一家商号经得起漕衙如此高频率又极其严苛的搜检,而且据薛某所知,如今乔沈两家的货船在运河上几乎寸步难行,尤其是在通过那些繁忙拥堵河段的时候,这两家的船永远都是排在最后才能通过,经常会被迫停滞三五天时间。就拿前不久广泰号两艘运盐货船来说,从扬州到徐州原本只需六天,但他们在运河上已经待了十二天,目前还停在淮安青江码头等待搜检,这是为何?”

    赵琮一窒,不光是薛淮的质询让他难以回答,更重要的是他从薛淮的目光中感觉到一股冷厉的杀意,仿佛对方随时都有把握将他查办治罪。

    宋义再度端起茶盏饮了一口,然后看向赵琮说道:“赵通判,广泰号和德安号素来奉公守法,这件事多半是有什么误会,你尽快让人查清楚,莫要耽误了人家的正事。”

    赵琮连忙应道:“是,大人,下官马上让人去查。”

    这种马虎眼很常见,无论薛淮还是乔沈两人都心知肚明,但他们今日来此不是为了争吵,因此没有穷追不舍。

    宋义放下茶盏,对薛淮微笑道:“看来这里面确实存在不少误会,不知足下有何高见?”

    此刻他已经确认薛淮的来意,应该就是为了平息盐漕之争,而且看起来颇有诚意。

    其实蒋济舟对此并不排斥,宋义先前的姿态不过是为了在谈判中争取足够多的优势。

    在他想来,薛淮今日主动登门服软肯定是因为蒋济舟的那封弹章。

    京中的消息已经传到江南,天子特意派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范东阳南下调停,虽说天子在庙堂上对盐漕双方各打五十大板,但从他的安排来看,天子显然更重视漕运衙门的稳定,因此才会特意叮嘱范东阳从中斡旋,没有让他调查漕运积弊。

    薛淮在朝中背景深厚,想必他也收到了这个消息,所以他想在范东阳抵达之前解决此事,尽可能从漕运衙门手中占得便宜。

    既然清楚彼此的底线和本钱,宋义明白这件事该怎么谈,绝对不会让薛淮得逞,现在就看这位两淮盐协的实际掌控者愿意让渡多少利益,能否满足漕运衙门的胃口。

    薛淮仿若看不出对方的心思,诚恳地说道:“参政大人,下官认为盐漕之争的根源在于利益,而这很难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毕竟过往两淮盐商需要向漕帮缴纳份子钱,从而求得他们的关照,又向孝敬漕衙上下,从而能够在运河上取得便利。诚然,他们确实需要付出一些银钱才可享受好处,但是恕下官直言,过往他们的负担太重了。”

    宋义没想到他会说得如此直白,这显然不太符合官场的路数,当下只能干巴巴地笑了两声,继而道:“那依足下之意,此事该如何解决呢?”

    薛淮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对面的蒋方正,坦然道:“参政大人,下官有一个浅薄的设想请你斧正。”

    宋义略显期待地说道:“但说无妨。”

    薛淮稍稍沉吟,不疾不徐地说道:“依下官浅见,往后两淮盐协所属的商户除运盐租用漕船,此外所有货物一分为二,一半继续租用漕船,另一半则由他们自行解决船只的来源。至于漕运专项税银,也请漕衙酌情减免四成。如此一来,不会过多影响到漕衙的进项,也能降低盐商们的负担。此外,下官已经和他们说过,只要总督大人同意此策,将来盐商们会主动降低售价,最终还是为百姓造福。”

    宋义脸上的笑意变得有些僵硬。

    漕衙为何要针对两淮盐协,不就是担心其他商帮会效仿这些人?

    若是他答应薛淮的提议,漕衙不仅会损失大半进项,而且会导致其他地区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最重要的是那条自行解决船只来源的建议,不就是明摆着两淮盐协要自行组建船队?

    他要是答应下来,只怕蒋济舟会当场翻脸,再者他也没法向同僚和下属们交代。

    宋义第三次端起茶盏,这次他没有回应薛淮,脸色也一点点冷下来。

    薛淮道:“参政大人——”

    “薛同知。”

    宋义干脆直接地打断他,然后沉声道:“你的提议略显荒唐,本官委实无法应承。在本官看来,维护漕运旧制方是万全之法,否则运河之上难保安稳,若是因此耽搁社稷大事,这是你我乃至蒋部堂都无法承担的过错。”

    薛淮闻言自嘲一笑。

    他依次看向赵琮和蒋方正,目光满含深意,看得那两人心中焦躁不安,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参政大人,下官今日带着诚意而来,只愿尽快平息争端,好让中枢不再因为此事烦心。”

    薛淮的视线最终落在宋义脸上,轻声道:“还请参政大人转告蒋部堂。”

    “不必了。”

    宋义摇摇头,面无表情地说道:“薛同知若无旁事,便请回罢。”

    “既然如此,下官不再叨扰。”

    薛淮站起身来,朝宋义拱手一礼,乔望山和沈秉文亦是如此。

    宋义放下茶盏,看着前方说道:“赵通判,送客。”

    将要走出正厅之时,薛淮忽地脚步一顿,扭头看向依旧坐在那里的蒋方正,平静地说道:“端明兄,先前我说的典故实乃好心提醒,望你莫要介怀。”

    蒋方正一怔。

    没等他细问究竟,薛淮已经带着乔沈二人迈步离去。

    宋义见蒋方正的脸色不太好,便出言宽慰道:“部堂并未因你所为动真怒,往后你稍微收敛一些便好,不必太在意薛淮的话,以免中了他的算计。”

    “谢宋叔提点。”

    蒋方正勉强笑着应下,然而他心里却泛起一阵阴霾。

    薛淮临走前那个眼神让他有些不安。
最新网址:www.xinbqg.info